close

dear_02.jpg

困在於屋內,無論如何拍打玻璃,外頭的人依舊不看你一眼,你的聲音仍然無法傳遞…”

 

 

2017年戲劇類最高殊榮東尼獎最大贏家為「致埃文‧漢森(Dear Evan Hansen)」,以其出色的劇情渲染力和優美音樂的張力,感動了無數人。

 

劇情簡介:患有社會恐慌症的埃文‧漢森,無法跟常人溝通,心理醫生希望他寫信給自己,作為建立自信、人格的治療手段,然而他寫給自己的信意外的被同樣在校園被排擠,患有躁鬱症的康納‧墨菲發現,這兩位封閉的人遇到了彼此。然而,康納告別了這個世界,身上的那封信被當作了寫給最好朋友埃文的遺書,一場圍繞著誤會與謊言的故事就此展開─

 

 

先前的音樂劇電影「一位巨星的誕生」已經讓我對音樂劇的觀感改變許多,這部「致埃文‧漢森」更是展現了更加細膩的說故事能力,所有的歌曲都像設計好的拼圖完美契合著,歌者的感情滿盈其中,歌詞更是以簡單卻真摯的字彙,打動聽者的心,即使不是觀看現場,透過螢幕,還是會情不自禁的想為其鼓掌。

 

 

人們總是會不經意的排他,只要對方跟自己不太一樣,話講不通順,意思表達不明確,看起來有些古怪,即使明白對方可能沒有惡意,但總是會缺乏耐心,感到麻煩,而集體生活形成的排異現象便會更加明顯,當然這並不是一種錯誤,人本來就擁有選擇往來的對象的權利,也因此,世界依循著潮流運作,被排擠的人,他們所持有的資源,擁有的夥伴很少,更多的時間只能窩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…如同本文的開頭,蜷縮在心中的房子內,往窗外看去,熙來人往的街道,人們漫步而過,即使用力拍打玻璃,他們也不會注意到,這樣的感覺,光是想像就令人絕望…

 

這部音樂劇將這樣的氛圍用一則好故事渲染開來,讓人體會到那些人內心的無助,無論有無類似經歷都會受其感動。我們太過渺小,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世界,但有時多一份關心,可以拯救一個人;有時小小的、簡單的舉動,卻可以創造一個奇蹟。

 

很推薦各位朋友們上網找找相關的視頻來觀賞,如果能到台灣來巡迴演出的話,更是推薦大家去現場看,相信各位也會情不自禁的為這部劇喝采鼓掌。

 

 

(以下進入有雷的感想部分)

dear_01.jpg

埃文基於同情的心態,編織了謊言,他欺騙了康納的家庭,將自己與康納偽裝成擁有摯友般的情誼。

 

其實埃文自己了解,那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行為,他是多麼的渴望朋友,多麼的希望別人能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,他以為自己這樣的做法是在拯救康納的家人,也許一部分是,但更大的部分,是屬於自己的夢想─希望自己能被人發現。

 

他摔斷了手臂,但劇情一開始並沒有講解他摔斷手的細節,歌詞不時環繞著樹林,不時地提及他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,希望沐浴在陽光下,踩在腳底的樹枝終於支撐不了他的重量,他摔落在地上。

 

現實中,埃文摔落的時候,身邊並沒有任何人,沒人對他伸出援手。

 

幻想中,康納來到了他身邊,那是他最好的朋友,他攙扶著他走出這片樹林,走出自己一直以來的孤獨人生。

 

"Waving Through a Window"的歌詞中," I've learned to slam on the break, before I even turn the key. (在轉鑰匙前,我已學會先準備煞車)" 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一句話,面對著社會,他孤立無援,他想與人交好卻處處碰壁,他對自己毫無自信,道歉總是不停的脫口而出,總是先一步為失敗做準備。

 

埃文是多麼渴望朋友,連摔斷手臂的石膏,也都沒有任何人願意幫他簽名,除了康納‧墨菲。

 

可以想見,當他被誤解是康納最好的朋友之時,他心中的矛盾之情油然而生。如果這是真的,該有多好,也許這是可以拯救兩人的方法,但不幸的,他們太晚相遇,也許他們只要擁有著彼此,就能避免這段悲劇的發生。

 

但很諷刺的,康納的死亡,埃文的演說,成為了世人矚目的焦點。死者為大,一位一生中都不被社會所接受的人,卻在死後被眾人哀悼,這部分其實讓人看了相當心寒,一份哀悼之情,一句緬懷之話,就彷彿表達了自己的良善,彷彿就有了同理心,為何人就是無法在對方還活著的時候多一份關心呢?

 

乘著一時的浪潮,觀察著氣氛的流向,網路媒體帶動的短暫波瀾,只要跟風講一句話,就沒有落後時事。然而,這不全然是壞事,無論用意如何,至少康納,或者埃文,這些社會弱勢族群的心聲能藉由網路媒體被更多人聽到,有親身經歷的人,便會受到撫慰,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了同類,也許藉此他們不再孤單地待在自己的樹林中,可以相互扶持,步向光明。

 

“You'll be found” 這首歌非常勵志,激昂有力,網路媒體不停地分享康納和埃文的故事, “Even when the dark come crashin’ through, when you need someone to carry you, when you’re broken on the ground.”,“You'll be found.” 告訴著所有擁有同樣心事的人們,不用擔心,即使黑夜來臨,希冀他人幫助,即使摔落地面,會有人找到你的。

 

對於外人而言,這是一個勵志、暖心的故事,然而,故事還是要拉回現實。

 

編織一個謊言,就需要更多的謊言來遮掩,這些謊言構築的樹枝,是脆弱的。總有一天,他會墜落,而伊文最後也迎來了此日。孤獨的他,利用謊言編織的樹枝向上攀爬,沐浴在陽光之下,但他被灼傷了,真相接露的那一天,陽光的溫暖,頓時轉化成了熾熱,他靠著謊言獲得的愛,全部轉化成了憎恨,被灼傷的他從樹上墜落、墜落,再度變回了孤獨的一人,沒有人聽得到他的聲音─

 

但他錯了,有一個人一直在傾聽著他的聲音,那人跟他一樣在同一間屋子中,只是他一直望著窗外,而沒有注意到他一直待在自己的身邊─

 

他的母親。

 

作為一名單親媽媽,照顧著社恐的孩子,絕大部分的時間都付諸於工作,她沒有時間陪伴著他,錯過了許多與孩子相處的生活,她內心有很多想說的,想表達的,卻因為自己的孩子總是背對著她,無法傳遞。

 

埃文原本從墨菲一家得到的家庭溫暖,是謊言構築出的幻想,失去一切的埃文,終於回頭望向了母親,他的眼中終於看到了,一直以來陪伴著自己的母親。

 

即使對母親惡言相向,母親依舊待在自己身邊,即使過的那麼痛苦,母親依舊支持著自己。

 

「小時候,你爸爸開來了一台卡車,將東西搬離這個家,我永遠忘懷不了你當時還小的時候,問了我『會不會又來一台卡車,把媽媽也帶走?』」

 

埃文的母親,海蒂這裡唱的 “So Big, So small”,是讓無數人流下最多淚水的一段,房間的空蕩,自身的渺小,一名單親母親是多麼地努力,將一位甚至無法理解自己心一的孩子撫養到大的心情─

 

“ And the house felt so big, and I felt so small.”

 

海蒂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,但她得振作起來,她內心哭著,表面上笑著─

 

「我絕對不會離開你,無論發生什麼事,都不會。」我已淚至無法言語。

 

 

─自己的心,唯有自己可以拯救,別人只是推了一把。

 

埃文透過墨菲一家的景象了解到,曾經爬上樹是「為了尋死」的自己,會帶給一直愛著自己的母親多大的痛苦。

 

他的樹枝,不能依賴著謊言構築,他要沐浴的陽光,其實一直,都在自己身旁,也許這一天,他可以只當他自己就好,對,就只是做自己。

 

認同自己,願意做自己,這是他一直缺乏的自信與自我認同,這樣的想法,才真正地拯救了自己。

 

細膩的情感,一位社恐孩子如何掙脫內心的牢籠,在這部戲中刻畫得非常深邃,尤其是兩位母親不計一切的愛著自己的孩子,那種無私的感情更是偉大。透過這部劇,會提醒那些無法將聲音傳遞出去的人們,回頭看一下─

 

也許你的陽光就在你的身邊,別擔心,你一定會被找到的。

 

You will be found.

You'll be fine.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觀後感 影評
    全站熱搜

    嗡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